短短分享兩句有關公司周期。
上年在Amazon的一個event中及FI Prime的文章都曾分享過,香港的startups將會於近兩三年看見很多「成功故事」。每間公司有其獨特之處,要歸納一個現象,很簡單:公司周期。
Amazon當年(1997年)3年上市,現時的美國初創公司平均11年上市。以資本擴張的公司要達至盈利的年數差不多,都要15年。Amazon先上市,十多年後才達至健康盈利。公司的營運沒有魔法,也沒有太大改變;變的是資本市場。以往資訊不流通,金融業發展很大,但未夠穩健。資本很多的時侯,加上二手市場的資訊壟斷性很高,便一窩蜂上市集資。
美國創科在科網年代前已有不短的歷史,香港的創科開始開始得雖遲,但科網年代也追得上矽谷,真的是國際中心的優勢。不過後來卻斷層斷得很厲害。矽谷的ecosystem從Paypal Mafia一直生長到現在,香港卻遲遲未成形。可能是回歸帶來的不穩定性,要擔心政治局勢,或是經濟的不平衡發展,把資本都帶去地產金融。
科網年代的公司,仍很局限於香港的大環境。近來上市的公司大多於2010年代創立,其實即使以香港最老牌、大型的VC也是2008才成立。當年我仍很細個,但如果這說明科創的種子孵化了10多年後於2010年開始發芽,我們要好好把握這開花的時期。未必很每朵也是牡丹,但有花才有蜜蜂,才能繼續播種。
見到呢篇,近排又忙,快寫兩句
https://www.facebook.com/600770090030940/posts/4191118317662748/?d=n
#香港科創 #商業故事 #商業 #IPO #hkstart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