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左一晚,先有心情去整理文章。香港六七十年代,經濟起飛,當年創業者比比皆是,穿膠花做地產搞航運。今時今日,地產等各業已經係富人更富既遊戲,新一代,係咪就無機會呢?
創業點解對香港好緊要?
大家都有學,香港係大市場、小政府。係香港仲係自由市場、資本自由流通既時侯,有錢、有經濟影響力,就仍然有bargaining power。黃色經濟圈亦係同一道理,不過係由下而上既消費者主導經濟。
創業可以為一個經濟帶黎2樣野:人才、經濟活力。企業因為過去發展既管理結構所限,墨受成規。但消費行為同科技不斷變緊。要令一個地方有競爭力,就係企係市場所需既最前線 -- 今日我叫你唔用Apple、唔用Google、唔用Netflix,係無可能既事。消費你想用既野係好自然既行為(黎講亦會講下初創點樣Make something people want)。人才方面,初創所創造既就業,多數係高技術人才。人才同經濟既關係,亦唔難諗到。所以各國其實都用唔同方法推動緊創業。
現時香港既經濟,大家係黃色經濟圈興起後都知道,係非常地被壟斷。係舊式行業同現時既企業鬥無咩機會成功,等於係美國小型超市無得同Walmart鬥。但透過科技同新型經濟,Amazon既出現扭轉成個市場。係美國今時今日話事既,絕對係科技同新型企業,而非傳統行業。而香港現時既傳統企業,都係上一代既產物,管理層既思想、教育、背景都會影響左企業既決策。就業方面,大家經歷過打工搵工都知,我地既畢業生無乜選擇。想要人工高,專業人士亦係唯一出路。
香港點同美國比?
美國只係一個例子。以現時香港擁有既私人資本同人才,我相信係有咁既機會,只差東風。一間初創公司最快可以兩、三年內擴張至人人都識既階段。現時全球既startup風氣,逐漸邁向好似當年人人都知道地產風險高,但有機會賺大錢一樣。Gogovan、Klook、Snapask等都係近年既例子。要思考既係,如何令到私人市場既資本回流本地初創圈(下一篇就講本地資本去晒邊)。
國泰跪低,依家仲有自由市場?
有,就係因為自由市場,所以國泰同所有自由市場既公司一樣比兩件事牽引住。一係股東,二係客戶。國泰除左太古外,中國國際航空亦都擁有第二大既股份(29.99%)。而佢要飛去北京上海,亦要跟個到既市場規矩。而其實各個國家,例如中國,絕大部份係海外既軟勢力擴張,都係透過收購股份或者早期投資。
所以,創業或者可以為下一代創造更多既機會同權力,認識市場遊戲,認清資金來源,掀起對等既barg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