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文提到,無現金流同未上市嘅公司,因為市場非常唔流通,投資者亦唔多,「價格」係唔同人眼中差距十分之大。現實中,即使早期投資者本身,其實亦都無標準去如何估計。
無機制、系統嘅時侯,就係依靠人類智慧最多嘅時侯。衰啲講句就係靠估,好聽啲就係經驗。亦都係點解要認識早期投資咁難,因為資訊量絕大部份都係人腦入面,而非Google或者教科書。經驗以外,亦都有啲現行嘅輔助方法,大致歸納3種:
1 █ 以同類公司比較:現成有唔同嘅早期交易database嘅存在,例如Pitchbook、Crunchbase等。絕大部份都係美國為主,亞洲嘅資訊比較缺乏,大部份亞洲地方都自成一格。Database多數係比較大嘅startup會較為準確,好多人都唔知佢地收集嘅方法其實都係靠自願提供或者自己嘅新聞渠道 -- 每個quarter Crunchbase都會send個excel去問你有無update。雖然以後期同類型公司嘅估價同公司規模,再extrapolate推算番前期嘅range都係一個可取嘅方法。但比較有經驗嘅投資者,多數用於參考佢地未來嘅市值,而非決定現行價值。
2 █ 以風險作參考調整價錢:早期公司風險黎黎去去都係幾樣,
有人劃分幾份加加減減去計。每人都用唔同嘅方法,十個投資者,跟著嘅話就以經要拗到你死我活。現實中,多數係用黎睇一間公司有無over-value,而好少用黎定價。
3 █ 以Traction販賣未來:心理學有個term叫positive reinforcement,不斷重覆提醒對方風險,倒不如給予希望 -- 一個公司未來有好高升值潛力嘅夢想。例如有好嘅早期投資者、大客戶嘅肯定等,投資者認為公司後期好有機會可以搵到名牌VC例如Softbank等接手,公司就可以叫價高啲。如果你係投資者,唔好拒抗呢個未來,你買嘅就係呢個未來。
現實中,投資者們多數會將傾過嘅公司放係自己嘅excel(係呀佢地投科技,但自己用excel)。當你睇得多,靠口耳相傳去得知每個國家、地區、科技範疇嘅估值範圍(因為一個早期投資者一年有機會睇超過一千單投資機會),佢地就會大概心目中有個價。呢個價個個都唔同,係呀,個個睇嘅世界都唔同,你都唔可以逼佢用你個方法去睇你間公司。所以早期投資今時今日,真係靠估同人夾人。
複雜性反而係在於,如果公司要進行多次融資,就要計好每次出售嘅股權數目。因為股權,除左承載住價值,亦都承載住控制權。所以除左投資者(需求方)之外,價格亦都要顧慮公司每次可以出售嘅股份(供給)。後者係好多創業家同早期投資者犯嘅錯誤:早期過度出售股權。
【估價高低會影響股權架構】
買野好似愈抵愈好,不過,如果公司係一份pizza,你要將佢切開幾份慳住黎賣slice去「融資」,賣得愈平,你要賣多幾個slice,或者一個slice你拎到愈少嘅錢,不足以營運。早期過度出售股權,咁你自己淨低嘅就會愈黎愈少。因此,除左考慮買家之外,亦要確保營運嘅角度有足夠即資金,同埋有幾多股權可以賣。
即使喺投資者嘅角度,我比較欣賞某啲Silicon Valley嘅睇法,如果有投資者強行降低估價,因為每股平左而要公司賣出更多嘅股份去籌得相等資金,或者賣少啲但融資唔到足夠嘅錢,對公司黎講都係唔健康嘅決定。不過,Silicon Valley都有唔少嘅例子吹大股價去籌過多嘅錢周圍fing。所以融資係一門negotiation嘅藝術,亦係一盤要步步小心嘅棋,因為賣多賣少,你份pizza最多都係得100%。
——————
下一篇:【一間公司值幾錢 — 3. 未來】
——————
►►►► FI Prime 專欄:https://prime.fortuneinsight.com/web/sigumdic
►►►►學生可享訂閲折扣價,inbox我verify後有-HKD40優惠碼。
►►►►訂閲所得將用作舉辦小聚,並邀請有志參與及建立香港初創生態圈及早期投資的讀者參與。唔係3秒派咭片networking,而係一場無分高低嘅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