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BSCRIBE
專頁簡介
新聞轉載

移民與Startup Visa

August 4, 2020

香港想移民嘅人有好多,認識咩係startup嘅就少之又少。有一間好嘅startup,你又好想移民可以係一條雙嬴嘅路。Startup Visa,喺某啲熱門國家例如加拿大、英國,係一個最優惠既移民途徑之一,甚至可以唔洗坐移民監。於是近來有唔少移民顧問都想探究呢條水路。聽落係一盤好賺錢嘅生意,不過有啲操作手法聽完不敢恭維,亦係一個唔健康嘅風氣。

Startup同普通生意界線既模糊,呢一種visa多數會透過一啲startup ecosystem內既認可機構例如incubator/ accelerator* 或者投資者去發出擔保信比政府,因為佢地日常營運就係要搵一啲好既startup,一石二鳥。多數正常嘅incubator/ accelerator都係免費,甚至比一筆initial capital你。

而移民顧問直程可以幫你諗個startup idea,收你近20-30萬加幣(即115萬-175萬港幣),再交去某啲當地門檻較低、收費約數十萬港幣嘅認可機構。Startup質素當然未必好,不過一個願打,一個願挨。有呢啲認可機構嘅出現,亦都係當地政府意料之內。

不過另一種手法就好似糖衣毒藥。

近來有移民顧問發現原來真正嘅startup,去拎startup visa好容易,亦唔需要分幾十萬比人。於是,與其為移民而諗個startup idea,倒不如搵現成嘅startup。

香港融資環境欠佳,加上疫情,移民顧問提出誘人嘅條件去幫佢地搵「投資者」,而startup就只需要去申請startup visa,將「投資者」變成團隊嘅一部分去申請移民資格。startup自己多本護照,加拿大、英國等都有更加好既startup resources,聽落好似係win-win。不過問題出現喺startup本來就係一盤長期、講信任嘅棋,喺股權/投資者選擇上做得唔好,只會將來後悔。

【Startup is a long-term game】

Startup visa大多數有規定管理團隊必需擁有一定比數嘅股份,坐底都要申請人own 10%。所謂「投資者」,你要幫佢拎startup visa,你就要賣一大截比佢。而一個早期嘅投資者,多數都只係佔個位數股份**。Founder有責任要向下一輪投資者解釋佢地係邊位,點解佔咁多。特別係外國較成熟嘅ecosystem,會更加注重早期投資者嘅好與壞(strategic value)。

即使有buy-back arrangement,即係佢申請成功後你有權向「投資者」買番佢手上嘅股份,贖回嘅時候用番「投資」收到嘅錢。做一大輪功夫去幫人移民,如果只係想要當地resources,倒不如自己直接申請。

因為香港初創投資風氣差,導致好多初創都無「strategic investor」、「咩係一個好嘅股權分配」嘅concept。投資好比生左個仔,結婚離婚都尚算簡單,但個仔唔係話斷就斷。唔少人融資後,都有後悔當年點解會同某啲投資者合作、點解會簽咁嘅條款。

Angelist Founder - Naval Ravikant講過唔少好好嘅startup道理,startup係一個長期利益關係,因為短利而fuck over對方只會得不償失。你嘅「投資者」無呢個概念,而呢句說話亦都適用於startup做嘅任何決定。為利是圖而行差踏錯,好嘅係你會上左一課,不過你間startup就bye-bye左先。

【移民,唔係走難。】

雖然唔想見到一個又一個香港人離開香港,但要搵一個新嘅地方去生活,跟隨移民政策嘅方法確保到自己喺當地係有價值,好過比一大筆錢顧問公司,who cares more about your money than you。移民顧問賺咁多,afford到大筆既marketing cost。呢啲marketing導致到又唔少人誤以為移民一定要經移民顧問,各國既移民計劃,並非為移民顧問而設,而係為你、為人才而設。

—————

如果有人真係想explore startup visa,而又唔熟英加兩地既incubator/ accelerator,歡迎inbox,樂於分享apply邊間好啲同點樣apply。

—————

  • incubator/ accelerator,有人釋「孵化器」,亦都有唔識呢啲係咩既移民顧問釋做「種子公司」。呢種機構就好似濃縮MBA咁,教你唔同做startup既商業知識,搵mentor同投資者比你(唔係攤大手板有得拎個啲),或者有埋coworking space比你。有啲名牌啲、做得好啲既會以幾個%既股權作為佢地既「收費」,有啲就免費,但都會經過篩選。

** 下一篇再詳細啲講點解係咁少,關乎公司既估值以及早期投資既一啲pract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