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C係一個非常窄既行業,同朋友食飯,問你近排忙咩,簡直係千言萬語在心頭,一講,對方只會一頭霧水唯有應句「哦~~」。為本人心理狀況理想,嘗試用兩三句解釋基金既營運,行內既terms放係文尾,跟住講下份工最好玩既地方同香港既分別。
(最悶哩一段)VC係私募基金既一種,私募姐係無得通街買到。只要有人成立個基金管理公司(VC就係基金管理公司),搵幾個人投資,咁就組成左個基金。不論係咩fund、VC定hedge fund,每個基金管理者賣既係獨特既投資策略 -- 做VC唔係有錢就得,都要有諗頭。
所以每間VC都有唔同既方法睇startup揀投資。做得基金㨂唔同野買同賣,有既一定係個人眼光。但行出黎話賣眼光哩啲咁虛既野,好難搵到人投資(要解釋下你心入面條蟲點運作⋯⋯)。所以基本上要分析往後5-10年世界係點樣 -- 科技研究、市場行業生態、政治等,建立出自己既世界觀,然後再從行業/ 公司種類/ 科技種類入手。聽落姐係行出黎吹水做預言家,但無人天生係預言家。同不斷吹水做講個個相反,最有用其實係觀察同聆聽。觀察身邊小至你呀爸同你細佬既generation difference,去到中美政策底下其實可能下一個矽谷係加拿大慢慢冒起。
分析完一大輪要落注,都要買定離手。唔同VC㨂唔同策略:software、medical device/ biotechnology、blockchain、foodtech⋯⋯最後就係㨂入場方法 - 公司idea既時侯入、定係佢搵到生意有錢賺先入手;做細股東定大股東。前者會影響到投資成本同風險 -- 當然Idea風險最高,但對投資者黎講最平。後者決定投資者到底會唔會參與營運,Get your hand dirty。
以上係最好玩既野,但可惜香港無乜邊間VC做到。大部份VC特別係Sequoia等都會依賴比佢地更大既基金(例如保險、長俸、大學)投資。但都想像到如果你既保險、長俸、或者大學既經費唔穩定,係會非常大獲。所以大既基金如果想投資高回報又穩陣啲既基金,又想買下美國、中國、東南亞等既科技未來,無咩理由要搵間香港既VC黎打理佢啲錢,而唔搵美國既VC,因為香港既VC都係投美國;中國就搵番中國VC;東南亞就搵新加坡VC。不過香港勝在有錢人多,香港既VC絕大部分投資者都係family office,姐係家族式投資。而打理家族既錢,多數講人際多過講投資策略。
最後受苦既,都係自己。自己既香港,自己既statup ecosystem、startup founder。講起香港VC對startup分析既專業性、對科技既認識仍然差好遠。不過有市場消費力有資金,加小小財技依然可以撐起一定既公司。只係係香港要get funded,機會係好唔平等。所以一個好既idea,並唔需要去搵一間VC去認同你。消費者既認同大於一切,市場本身已經可以帶動個growth。前提係,要學識搵一個好既idea,好既product-market fit。
Terms:
基金管理公司 - GP, General Partner
投資基金既人 - LP, Limited Partner
Venture Capital (實在係無一個直譯,有人叫天使基金,有人叫風險投資基金,不過都傳達唔到個神髓)
Hedge fund - 對沖基金(基金其中一種,太finance唔詳講)
VC既投資策略 - Thesis、investment mandate
管理長俸既基金 - Pension fund
大學既基金 - Endowment fund
更大既基金 - Fund of fu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