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直接看重點的話跳到🟠,注意這篇文章不是用來買美股,而是用來談科技。
身邊不乏人討論ARK的報告,在投資界中也十分廣傳,但看懂的人卻不多,只因「破壞性科技」本來就需要對技術上有了解,不了解技術,便難以知道其應用層面或瓶頸。有一篇在FI Prime寫的文章已分析過,近年IPO已由venture-backed(由VC帶領投資)的公司主導。ARK的投資手法及思路像VC,承接著這批上了市的「破壞性科技」,這些公司的特點是營業收入已達上市要求,但增長潛力卻仍十分之高,以「破壞」傳統行業生態吃下傳統行業的分額 —— 特別是沒有壟斷的行業。在低利息、高股價的環境底下增加資本能力,雖是燒錢,市場份額卻能因此快速增長而達至壟斷。
接下來幾篇就說說ARK報告中的幾個大方向,最後再補上一些其它ARK沒提到的趨勢。
要注意的是,看這份報告必須要牢記報告中對風險、瓶頸一字不提。「破壞性科技」是對未來的一個賭注,看畢報告後,有些對科技的預測比VC更要進取。平日裏VC能對每家公司進行直接調研(Due Diligence),但對上市公司,就只能看公開資料,不然便成了insider trade。
-
我們將迎來更聰明的軟件(軟件2.0)、更大量的數據庫、對硬件有更高的運算能力要求、更多虛擬世界的娛樂及更全面的電子金融。
互聯網最初只是資訊提供,把線下的餐廳都放到線上,便是Openrice。電腦及互聯網上的軟件1.0是編程,把指令一行行輸入,電腦一行行執行。
🟠 #軟件2.0 在報告中主要是用來表示人工智能/ 深度學習,以神經網絡為主、非常複雜的模型。相比編程,未來的工程師反倒需要圍繞著人工智能去設計、收集、清理及分析數據,再放進已建立好的模型。從投資角度來看,ARK買重的是有深度學習的公司將表現得比沒有的更多。這個角度,不論上市或初創投資也一樣。除了深度學習本身的技術性,數據壟斷亦十分重要。這要從公司的DNA出發,產品能否收集夠多的、有用的、數據,數據收集時間上能否大幅抛離對手,或是數據是否獨有及難以代替的。
順理成章地,私隱及政治問題是最大的阻力。ARK舉了私隱也許會影響智能助理、社交媒體等,政治則影響個別公司例如Tiktok。而自動駕駛私隱及政治問題在現階段影響不大,技術即使能否做到完全無人駕駛,市場采用仍是大勢所趨。
🟠 #半導體 主宰著軟件和硬件的命運 —— 能否支撐複雜的軟件、硬件能否造得更輕、更細。要迎來虛擬世界,自然要更好的用戶體驗。硬件在過去十數年由「大牛龜」的電腦轉換到筆電,再變到手機及平板。
以前Intel的x86做藍本設計晶片,在桌面電腦運行Windows;現在移動設備當家,以移動設備起家的ARM設計藍本愈改愈好,超高的性能亦已能支援電腦。
蘋果要一體化,便把心一橫從x86換到ARM架構,手機和電腦用同一種語言,以後的app便更容易地一併開發手機及電腦版本。
以前Windows橫行,蘋果才要採用Intel的晶片。現在連Clubhouse也只有iPhone版本也能成為全城熱話,你看誰才是皇者?ARM的後來追上,蘋果再輕輕一推,往後十年ARM成為晶片主導架構是毫無疑問的。(ARM由Nvidia持有,下星期再談談半導體格局)而除Intel以外,晶片設計(Fabless)與製造(Foundry)都趨向分開,例如Nvidia、AMD等專門的晶片設計商,或是蘋果、亞馬遜等科技巨頭都外判晶片生產,台積電便是其中最大的承包商,因此台積電的股價一直飆升還是飆的有道理。
除ARM外,契媽報告也提到開源的RISC-V架構,因其開源性質在中國受到大力吹捧,因為採用開源架構起碼不用被Nvidia捏著咽喉,但現時主要應用在低價值晶片。
🟠 #虛擬世界 的娛樂不僅僅提供消遣的娛樂,代表著遊戲不再只是玩樂,而是體驗。ARK買重的AR、VR是基於雙眼視覺的體驗,有機會試過玩Oculus或是VR逃出密室等的朋友,大多第一、二次都會訝異其沉浸式體驗,玩過山車連「離心力」也有。但再玩久一點,有可能會暈眩,裝置也會因重量而移位或引起些小不舒服。
當中牽涉的是技術發展的問題。AR及VR的發展不論在硬件及軟件上仍有一段距離,硬件上包括鏡頭、重量、肢體與位置的感測系統、螢幕更新速度及解析度等,軟件上亦欠缺一個完整的生態圈去發展工具、游戲等不同軟件。
但未來式的AR眼鏡及像進入了另一個世界的VR,的確是很令人興奮。但其市場仍在醞釀當中,要在中間找出一個平台贏家或是押注上下游,似乎仍有難度。
第一節先寫到這裏。
-----
另外亦可留意今晚(2月6日)9點在Clubhouse亦會一同解讀以下報告和有關VC或科技的你問我答。Clubhouse account: @yinach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