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BSCRIBE
專頁簡介
新聞轉載

下一代社交媒體Clubhouse出現了

January 29, 2021

先利申,非打手。數次文章都提及社交媒體必備的「用戶心理hook」,才是社交媒體成功之道。香港人總認為用戶數可以跑數般推砌出來,著重sales & marketing,卻不看重organic growth及觀察engagement,Clubhouse與MeWe正正便是一個很好的對比。要知道一個B2C(對零售客戶)的軟件產品會否成功,Daily Active User (DAU每日活躍人數)及organic engagement比總用戶人數、追縰人數、impression(印象數)更重要。MeWe在香港以專頁KOL移民才推高下載人數,問及身邊每一人,都說其實用MeWe的時間很少。要相比在Facebook一般用戶的活躍程度,差很遠。

但Clubhouse 2020年4月推出,直至現在有近2百萬總活躍用戶數;Facebook在2004年及2005年分別是1百萬及5.5百萬,Instagram在2010及2011亦大約是1百萬及5百萬個用戶。Clubhouse短短一年的DAU已有80萬,兩大巨頭的DAU也是大約總人數一半,隨著用戶增長,network effect會令DAU的比例再提高,這個黃金比例,才是有爆炸性的產品。MeWe只有用戶數,DAU雖沒公佈,卻應該慘不忍睹。因此上年得到千萬美元融資、今年過億融資、十億估值的獨角獸的是Clubhouse而非MeWe。那麼,如何達至用戶活躍程度高、增長快?Back to basic - 產品。

【Clubhouse的產品有甚麼吸引之處】
Clubhouse是一個以「drop-in audio chat」為主的社交媒體,即隨時隨地一鍵可以與朋友和群組對話、聽名人對話、甚至加入名人對話。用之前,很難想像用語音作為社交媒體的媒介,其實就像未有Instagram,也很難像你會有興趣每天拍照、或是每天看別人的照片。

先說語音。語音的威力
1)視覺需要用眼睛,聆聽則用耳朵。看手機最好坐低低,而聆聽只需掛上耳機,邊走邊聽,multitasking可用性很高。亦是早年收音機、以至近年podcast的爆紅的原因。
2)語音有溫度。文字、照片是靜態的,看了消化後是一種感受。但語音是即時的,帶著說話者的性格、聲調、態度,在Clubhouse,走入一個晚吹群組、或是認真討論群組,你絕對能感受到不同的氣氛。若是沒有energy的群組,便死氣沉沉。
3)參與度高。本以為亞洲人像上課一樣偏向不發言、不舉手,但前兩晚的晚吹群組參與度極高。因為Clubhouse的設計隨時加入對話,很難有預設的agenda。即使有題目,因參與者是流動性的,大多都會較為「free flow」。只要氣氛對了,晚吹輕輕鬆鬆,香港人香港味,特別好玩。

策略上,Clubhouse使用了「只限邀請」的FOMO(Fear of Missing Out)、及influencer的策略,近年在矽谷十分流行。先邀請名人及influencer參與,然後再做不同的PR去試水溫及吸收反應。Clubhouse的PR最重要一擊要數2020年4月,只是一個beta app便已經融資過億港元(12M美元),名聲大噪。不過其實應該是Clubhouse的準備功夫十分足夠,stealth mode了一段時間才出山融資。一般人sign up 做waitlist,然後有朋友邀請才可加入,於是早期在矽谷能加入到的人都在Twitter上炫耀。

產品上,一句講晒,十分順暢。看似簡單,但作為一個80萬DAU、語音為主的產品,很多「重要的」細節也做得很好。不少公司早期常常在不同的app feature中掙扎,認為要有xxx才夠完整。例如為什麼Clubhouse沒有text?我要如何通知朋友?然而,產品發展早期,決定甚麼才是「critical feature」,主力開發,提供一個簡單、但可用性、流暢度、穩定性好的產品才最重要。Clubhouse主打聲音,細心的朋友用落應該會發現,Clubhouse的聲音質素其實很不錯,相信中間花了不少功夫做compression等技術處理。甚至Clubhouse的FAQ也是只在Notion上搭建,因為其它的,在首一兩年都不是最重要。要取捨開發功能時間、資源及engagement,是初段最難的事情。

私隱上,Clubhouse的帳戶用電話號碼及username作記認,並鼓勵使用真實姓名。現時除了你的電話號碼及username外,並無收集任何其他資料。而且最初Clubhouse主打隨心所欲、暢所欲言,因不能錄言、沒有文字cap screen、一間「room」(即對話群組)可隨時隨地開始及加入,其隨機性很難追縱任何人曾說過的話 - 真的是「哩到講、哩到散」。當然,你可以challenge Clubhouse收集了我們所有語音數據,但其宗旨為a space for authentic conversation and expression,私隱條例亦寫明Solely for the purpose of supporting incident investigations, we temporarily record the audio in a room while the room is live... If no incident is reported in a room, we delete the temporary audio recording when the room ends. 在群組中有人report才會留底作調查用。

還有人性化的UX指示、隨時通話(真的十分隨時隨地)的方便性等,相比我見過的絕大部份app,分數極高。要說是否一個100分的app,未必;但應該要有的,都有了,餘下的功能即使還未有,其實也不防礙大家的engagement,通話一刻大家仍興致勃勃的講了數小時。留待大家慢慢發掘。

【Clubhouse的玩法】

好,如何加入Clubhouse?首先,你要有部iphone,因為Clubhouse仍未開發Android version⋯

1)正常渠道:等你的朋友有quota時邀請你。
2)等運到渠道:你可以先下載Clubhouse,如果好運,有時你已有Clubhiuse朋友有你的電話,也可以在Clubhouse中看見你在waitlist而把你加進去。
2)人鏈:外國有些竟有人用quota收費,參照模式,我在專頁也建了一個類似的人鏈,不收費,只是幫助大家成為early adopters。留言後會有自動回覆,跟著步驟會幫你排隊,一位朋友加入後幫忙邀請下一位在隊上的,如此類推。人數眾多,需時數小時至數天。https://www.facebook.com/111767193803705/posts/244048643908892/?d=n

Clubhouse在加入後,不定期會有quota,你便可以邀請自己的朋友。愈多人加入、愈多廣東話台。現時香港應該只有數百個人。

加入Clubhouse後先選interest,然後Clubhouse會推薦相關類別的群組可供收聽。不過主要以英文為主。

在香港,最好是透過follow你的朋友及其他香港人,當他們加入房中討論時你便可收到通知,齊齊加入。或是你也可以「start a room」,邀請朋友。記得開啟app的通知,收到通知時一按便會加入房中。當有新朋友加入,也會自動開啟房間,可以齊齊加入同新朋友吹水。

首頁也有個小日歷,像節目表一樣的功能,可以看見將會發生/ 發生中的清談節目。

先說到這裏,想加入的朋友可到Facebook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111767193803705/posts/244048643908892/?d=n)留言,加入了想找廣東話節目,可以搜尋HK VC & GROWTH AMA。最早加入的都是初創人,可找到不同人去follow,再發展自己的Club及節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