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BSCRIBE
專頁簡介
新聞轉載

你有用過BitTorrent下載電影嗎?從BitTorrent看懂Bitcoin

January 16, 2021

事源近來上映Wonder Woman 1984,不過,因香港疫情遲遲未能到戲院看。Video-on-demand的平台只有美國的HBO Max有,不斷尋找的過程中,看見了BitTorrent。(注:使用BitTorrent會極有可能侵犯版權,大家可以等疫情過後再到電影院看。)當年未有Spotify、Netflix等便宜的媒體平台前,相信不少香港人也有試過以不同方式下載MP3或電影,BitTorrent正正是當其中一個方法。

BitTorrent其實可算是P2P的始祖,與近來大熱的Bitcoin有異曲同工之妙,以人民的力量服務人民。

BitTorrent在2001年面世,比Bitcoin要早好幾年。兩者的目的十分不同,Bitcoin要確保每個幣是獨一無二、亦是Bitcoin的技術 — 區塊鏈Blockchain的創新之處,而BitTorrent則是把檔案創建愈多個copy愈好。但兩個技術都是基於P2P (peer-to-peer)、密碼學(cryptography)及博弈論(game theory),不用中央系統,設計了一個「協議protocol」後,全是民間力量去跟據協議運作。

Bitcoin的概念也許很難明白,連施永青似乎也對其有所誤解,但BitTorrent當年大熱時,人人都能說得出其原理:「愈多人用的種子,下載得愈快」。

每個人自己的選擇,帶來了組織中彼此的盈利,愈多人用愈好,便是經濟學中的博弈論。BitTorrent中,願意付出更多上傳頻寬(bandwidth)的人,便有更快的下載速度;而Bitcoin則是願意付出電腦的運算力(同時亦是電力,掘礦的電費十分昂貴)去不斷維護區塊鏈的數據較對,以換取虛擬貨幣作鼓勵。這一個原理維持了兩個組織的peer network,確保一定會有人付出,令到組織繼續營運。

當年BitTorrent大熱時,使用的人大多不太在乎原理,反倒我在找Wonder Women1984的心態 — 很想看這套戲。區塊鏈直到今時今日,仍有很多人摸不著頭腦;從事區塊鏈創新的人,也仍著眼在解釋「甚麼是區塊鏈」。如果以貨幣的角度來看Bitcoin,不必真的去明白其背後的原理。反倒是有一天,當你想購買的物品只能用Bitcoin、或是現行的貨幣像津巴布韋幣一樣手持一億仍買不到一個麵包,便自然會學用Bitcoin。

鈔票受制於面額,Bitcoin卻不受制於粒數,最小單位為1億份之1粒,叫做Satoshi。用Bitcoin買雲吞麵,便以雲吞麵等值的Bitcoin交易,不一定用一粒。到了要用Bitcoin買雲吞麵的時侯,我亦不會想要真鈔找續,因為在那時,法定貨幣再不可信。這也是為甚麼Bitcoin在2021年成為了避險貨幣,在大量印鈔底下買個保險。

實際生活上,我們亦未會以Bitcoin購物,而鈔票雖然印得瘋狂,但仍未見下跌的勢頭,法定貨幣在可見的將來仍是我們的主要貨幣。因此Bitcoin現在還比較像一個投資貨幣,但Bitcoin不像股票一般,有「營運收益」,投資並未因為其本身的價值,而是像博奕論般的投資 — 信任Bitcoin的人數。愈多人信任,價值便愈高。

BitTorrent在Netflix及Spotify等興起後,才熱潮退去。BitTorrent的最高峰2012年時有1.5億活躍使用者,全球互聯網使用者才21億,佔其10%以上。可見P2P網絡要達到大規模使用,並非沒有可能。當然,虛擬貨幣在日常使用時有更多的問題需要解決,速度、保安等。但現時世界的科技進步速度、政治的混亂程度,又有誰能預知未來呢?這個心態,正正便推動了對Bitcoin及其它去中心化應用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