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有一個訪問,談到女性創業。
事前準備時,看了一個很熱門的TED Talk,博士論文研究女性融資時、隱藏的不公。講者以游水遇溺作開端,因為不在池面掙扎,救生員在剛好在那一刻沒有目睹有人跳下水,而造成遇溺。只是剛好有另一位女孩經過,仔細看,看見了池底的她而救起了講者。
沒有浮在表面,大聲呼叫掙扎也不容易聽到。這正正是女性遇到的問題,下面一樣一樣慢慢數。
1)
各位男士,想像一下你的女朋友或約會對象月入十萬,你會感到不舒服嗎?詢問男性朋友,大多會認為女生「太叻」、或是怕被別人笑「食軟飯」。
相反地,男士月入十萬,才合乎大家的預期。別人總對女伴說「嫁咗佢唔洗做」。
性別平權不單是對女性的專利,亦是對男士的解放。不同行業,本就有著不同的薪酬水平。男士不一定要薪高糧準才是荀盤,女士也不一定要只靠老公搵食。
男女也可以追尋自己想做的事,不理月薪高低,互相支持諒解才更重要。
很多時候,朋友、旁人的指點反而最顯露出傳統社會的思想和stereotype 。
2)
不在公眾場合發生的性騷擾多得不可勝舉。每次一提起,身邊朋友起碼都能說出幾個事例。有投資後被男性夥伴以錢要脅,也有應酬、social時被借醉非禮,言語上騷擾更是難以指證。
與朋友討論非禮事件,男女的第一反應截然不同。男性朋友第一個問題多偏向:「你當天衣著如何?當日氣氛如何?」彷彿衣著和氣氛能為非禮而開辯。而看到衣著的照片及知道氣氛也是一般談天的酒吧後,則樣子尷尬,要不推說也許是女生的問題、要不說這是單一不幸的事件。而女性朋友,則訴說著遇到過的相似事件。
香港社會也許慶幸地沒有太多嚴重的性侵,#metoo 的運動方式也沒在香港掀起。
但性騷擾像慢性病一樣,不知不覺影響著我們的心理狀態、生活和工作。一位女士「起鋼」,有可能是她在職場或生活上遇過一些不公的對待。
「我應該出席少一點社交活動嗎?」
「我應該只選擇沉悶或較為保守的衣服嗎?」
「我應該態度更強硬、或是男性化嗎?」
3)
《The Real Reason Female Entrepreneurs Get Less Funding》的TED Talk中,講者指出投資者(不論男女)問女性創辦人時,偏向問「prevention focus」的問題,即如何防守現時的生意,例如「如何留住客戶?」、「利潤空間有多少」。而男性創辦人則得到「promotion focus」的問題,例如「獲取新客戶的戰略」、「銷售增長」等。數據及實驗皆驗證了這個理論。
投資者問的問題,其實會主導了回答的思考方向和觀感。以增長為前提的答案,往往會給予較大的幻梣空間和興奮的感覺,從而取得投資者的一票。
女士說話偏圓滑及溫文。有一次,與一位男士朋友去開會,見一位女性創辦人。開完會,男士直言一開頭以為「佢無料到」,因為她說話輕聲細語(原詞為soft spoken)。但其實她的意見十分有用,公司營運得非常好之餘,亦看得出她非常有毅力。
這些潛意識而形成的行為或判斷,要察覺,並不容易。而人的本性和防禦機制,會先為自己反駁而非承認行為偏差。
4)
《后翼棄兵》中的棋壇和我身處的startup圈子也一樣,男性主導。
因性別比例不均而衍生的問題十分之多。每次出席甚麼活動也好,座談會、閑聊、應酬,身邊不論投資者或創辦人,總是清一色男性。即使也許沒人有主動的性別歧視,但群體間則會自然產生問題。
有一次的初創活動,場內雲集有名的投資者、創辦人等,大家會圍圈討論及指導科技公司發展。一家做絲襪的公司,科技十分出眾 - 薄、透、而用鉗子也弄不爛的絲襪,製作過程環保。場內只有一位女性投資者,對產品十分興奮,亦立刻明白絲襪在全球的市場有多大、同類產品競爭卻不多。很可惜地,要有兩位或以上的導師才可令公司進入下輪。其他的導師明言因不明白女性零售市場,而不能作評論。
而小眾,從來都很容易產生不同的心理問題,包括感到被孤立、不自在等。眾男士中的一位女士,也不例外。
5)
「女權L」
這個社會上,有真女權,有假女權,有因濫用女權的人而討厭女權。但女權本身,正是為討論而存在。
有心或無心地,「女權L」成了像「港女」一樣的代名詞,從指責濫用女權的人,去到輕易地標籤了每一位願意發聲的女性。問及朋友,不少人也曾因堅持女性獨立自主的立場,而被問是否「女權L」。這個名詞比「港女」更難聽,因為它把討論空間都抺殺了。標籤別人的人,把耳朵都關上了。
「係咪你問題咋?」
討論中常見的另一個回應是把事件很快歸納為個別例子。尤其是沒有親身經歷的事,總是很難想像這是經常發生的情況。
正正因性別不同,別人的經歷無法切身體會。如沒有平權運動、沒有討論,又有誰去把這些事都一一發掘出來,以數據、文字把群體所見的不公帶出來呢?
女性創業者有很多時候都是遇到一些像遇溺故事般、hidden from the surface的問題。正正是這些每日發生的「不明顯」,累積成為一個結權性問題。男士也好、女士也好,未必要高舉feminism,但至少我們每個人打開耳朵聆聽。
https://www.ted.com/talks/dana_kanze_the_real_reason_female_entrepreneurs_get_less_funding?languag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