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BSCRIBE
專頁簡介
新聞轉載

香港最後的資本市場,也正在被放棄

October 6, 2020

有次開workshop,教十間初創公司見投資者做pitching、做融資。有公司數過香港投資初創的基金,活躍的一隻、最多兩隻手都數完,問我有沒有數漏。很可惜,沒有。想試水溫?沒有,you’ve only got one chance。再殘忍點的事實,即使是資本之都,其實VC(venture capital,投資早期私人公司的基金)也沒有錢。不著墨太煽情的部分,但在香港,是另一個束手無策的悲哀。

當startups在投訴即使有增長有成績仍是沒錢擴張,VC Fund其實也是在困境中。香港最大的VC Fund也只有數千萬美元,不少fund集資不成、或是較原定金額少很多。小基金靠大基金生存,基金投資者則貨比三家。這間管理費又貴、又沒有過往回報紀錄,為什麼要選香港VC投資?基金營運費金除人力外,便是因監管而生的成本,基金紀理想由一個小基金開始建立回報紀錄,先看看下面,過五關斬六將吧。

-

【香港2020年的法例,比別人10年前的還差】

早兩日看見渾水寫了篇Limited Partnership Fund Bill的文章。做官的在自high香港推出新的合夥制以吸引資金,但實際上是落後別人十年有多。一個基金的成立,有兩大法規要素。一是要有「有限合夥基金」的法例,容許私人合夥基金註冊身份;二是證監牌照,合夥基金管理資產要牌、投資股票要牌。

香港絕大部份私人基金現時都不在香港,最多人到開曼群島Cayman設立基金,稅務簡單、保密性高。當年Panama Papers揭露了幾十萬個這些離岸帳戶,走資、避稅、洗錢,甚至牽涉到至國家總統、政客等;隨著各地打擊洗錢活動,開曼群島及各個避稅天堂也不斷修例,要你請auditor、反洗錢代表、第三方管理人等,設立基金的費用也愈來愈高。

新加坡2008年已經推出Limited Partnership Act,香港2020年出,推出的餡卻與別人12年前的相差不遠,沒有改進。新加坡,鄰近東南亞,香港也毗鄰中國;但新加坡有上百個活躍的VC Fund,香港則兩隻手都數曬。

香港的證監SFC負責監管資本市場,新加坡則由金管局MAS包辦。早兩年MAS推出了一個特別給予VC Fund的發牌制度,省卻很多功夫,例如不需要有五年基金管理經驗(畢竟科技或營運背景對早期投資更有用)、對audit、估值等監管亦較寬鬆。

-

【國際金融中心沒有市場、也沒資金鏈】

於是新加坡近兩三年基本成為了亞洲startup之都,過百個基金、平均一個基金2.39億美元、中位數1.45億美元。東南亞所有公司都去新加坡設辦公室、找投資者,十分活躍。香港卻一年比一年慘淡。據我所知,有不少VC Fund也要轉戰東南亞也能向投資者交代。

有頭髮,邊個想做癩痢。香港的基金經理仍依賴開曼群島,又黑名單又貴,想在香港設立基金很不容易。SFC現行制度下,一年洗費二百萬港元,再加上人工、出差等開支,數千萬美元的基金也未必夠養團隊。業內的人、律師等亦多番向政府反映,LPFB及早前的政府配對基金,咨詢完也沒有聽取意見。

真正懂初創的人難以建立自己的基金,沒有小基金又如何有大基金。大基金的營運費用高得可怕,基金也是一樣要看營運成本。

於是有本錢燒錢的,便只餘下香港「legacy」 - 家族們。然後高管、投行仍在捽IPO的數。在現行制度下,資金鏈不可能完整。做生意,要不依賴市場,要不依賴資金都外國找市場。而初創在香港面對市場小、又缺資金到海外擴張,根本不能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