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BSCRIBE
專頁簡介
新聞轉載

真的dotcom熱潮沒有bubble

September 23, 2020

當年的dotcom沒有iPhone、電腦都用大牛龜,沒有很便宜的數據plan,沒有隨處可見的wifi,上網是一件很興奮的事。基建發展往往要時間推進,而打好硬件 - 手機、laptop,軟件 - 程式語言,網絡 - 2G到5G的基礎,便漸漸打開了虛擬世界的門,成為生活習慣。

但虛擬世界與現實世界一樣,要有「地」,在地上才能建屋、建樓房。而虛擬世界的數據庫就是「地」,現實生活的1700尺,可容納50個櫃子的伺服器。隨著硬件改進,伺服器內的硬碟愈載愈多數據,就像一部小小的手機已可儲存512GB。這些數據庫就像國家劃地分界,在匯豐有匯豐的數據庫,沒有匯豐的規模便租借數據中心的數據庫。現實中的globalization還有政治、要坐14小時的飛機,虛擬世界呢?網絡。

加上網絡,數據便飛升上天,可隨處遊走,在香港可以存取遠在美國的數據 - remote server 雲端伺服器。網絡上的交通,若然比較遠,也不用以小時算,而是數秒的差距。雲端前是真正的「enabler」,允許我們在虛擬世界裡到處遊走,無縫連接。

於是我們的生活不再局限於實體,叫外賣不用打電話,禁兩個制便可;看電影不用去電影院。生活上大大小小的環節也可連接上網,發展成一個軟件。

於是像Dotcom年代一樣,一窩蜂地去發展軟件。機會處處,但資本市場的法則不會因虛擬而改變。成本、收入,經濟效益仍然是決定一家公司生死的要素。在鏡子串流播放健身教學,如果沒有疫情,恐怕不知何年何月才會有人想買、有足夠市埸需求。

現實世界,去到電腦年代,再去到互聯網年代,現在加上網絡,少是真正的數碼年代。

---------

今期FI Prime就與大家拆解,軟件公司到底如何分析,為何矽谷以毛利分析軟件,而非華爾街的盈利。

人人都想做軟件,但如果你的毛利不到 X% ,你的成本沒有文中的走勢,最好還是重新思考下一欠缺了甚麼。

https://prime.fortuneinsight.com/web/posts/490095

---------

好一陣子沒有文章,因為兩份工真的好好好好好忙。第三份工要停一停。不過,付費文章不能走數。所以想定期睇文,記得subscribe FI Prime。仲差數個人頭便達到我的目標!!!多多支持。

另外,有人話文章寫得有點深。歡迎隨便inbox問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