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BSCRIBE
專頁簡介
新聞轉載

是咁的,喺邊搵到你?

September 15, 2020

從今年5月中寫到現在,不知不覺已過1500+人追蹤。很幸運地,除 Stand News 立場新聞 外,今天起「是咁的」與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香港 也會開始合作,有個專欄轉載文章。多謝大家的支持😊。

“If you’re not embarrassed by the first version of your product, you’ve launched too late.”, Reid Hoffman, founder of Linkedin

「是咁的」其實經歷過好多前身。數年前於銀行工作,痛不欲生,幸而重遇伯樂,投身這個初創的圈子。一路上也很幸運地接觸到外國科技界、政界、投資界的不同人士,當世界一直在變時,回望最愛的香港,卻總有著「you don’t know what you don’t know」的詛咒。各大媒體、政府、各行各業,對科技隻字不提。媒體的科技版,是電子gadgets、是股市/併購新聞。想把自己認識的寫出來,不論有沒有人看,起碼嘗試過便無悔(畢竟三年港大「Hall L」學會了搏盡無悔)。

改過不同的名字,甚麼Techable Now、Startup How What Why等。在Instagram上也放過Infographic(ig: sigumdic),但每一個post都要用上大半日。不忍回首的baby steps和名字,在一次遇然下決定嘗試文字再重新出發(想起還頗entrepreneurial的)。久久沒有寫中文文章,叫朋友幫我改名、評論,便成為了今日的「是咁的」。

-

【「是咁的」想做甚麼?】

以連登用語開首,便知是要貼地、易入口。一般科技發燒友、行內人都慣了以自己的語言、術語,沒有一定程度認知或經驗的人難以認識。而絕大部份內容,不論文字、短片、教學等都以英文為主,再加上術語和科技的專業性,門檻大大提高。

「是咁的」揉合科技、日常故事、道理等而成,希望以後有機會以更多不同形式繼續分享。不過限制於我並非全職寫文,一邊有份全職工作,另一邊全職地在創業 - 以時間界定,的確是兩份全職。

文章方面,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香港 和 Stand News 立場新聞的專欄會轉載部份Facebook文章。 Fortune Insight Prime則與Facebook不同,一星期一篇深度分析文章:科技解密、初創解密、投資解密。收費雖為$88,並不想以此賺錢。專欄所得會用於限聚令放鬆後及滿30人(快到啦)後舉行小聚。小聚想加插香港歷史展,將邀請訂閱人士及初創圈中很有心的人。詳情及後公布,大概會在年尾吧。  🙏🏻 求各位介紹場地!!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香港 專欄:https://www.thenewslens.com/author/sigumdic
【做一家公司的頭號員工好過做一世的主管】: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40536
【Patreon課金經濟課出12億美元估值】: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40540

Stand News 立場新聞 專欄:https://www.thestandnews.com/author/是咁的-我想創業/

Fortune Insight Prime 收費專欄:https://prime.fortuneinsight.com/web/sigumdic
科技解密:從兩家曾傳出上市的公司看各種食物科技和市場分析 – 阿里巴巴投資Daydaycook、李嘉誠投資Impossible Foods
https://prime.fortuneinsight.com/web/posts/489365
初創解密:拆解公司股權結構、融資股權最佳分佈;三招融資技巧,避免把公司拱手讓人、過度稀釋股權
https://prime.fortuneinsight.com/web/posts/488693
科技解密:渾水「買入壹傳媒」數小時傳遍外媒?Facebook演算法早已過時?從香港及各國初創看媒體科技2.0:新商業模式、聲音新媒介、專門化內容
https://prime.fortuneinsight.com/web/posts/488001